作坊里,几个技师和蒲素正聚拢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。
装备制造最大的麻烦是标准统一。完全工业自动化当然可以轻松实现这一点,只是这边最多也只能算是半手工,甚至手工部分的占比很大。
后面蒲素拆卸了那把“保加利亚雨伞”,并且重新顺利地组装了起来。
不锈钢中空伞骨完全是技师手工配合机器钻挖出来的,而镶嵌在里面的机扩和卡簧则完全都是手工制作了。
尤其是那些精密部件,技师是戴着夹鼻放大镜操作完成的。
难度最大的部分就是固定针头。他们最终选用的针头直径不过1毫米,如果采用再粗一点的比如14号针头,在刺入时对方会有明显痛感。
公爵说那两个技师为了讨论到底用哪一种针头更合适,甚至在自己身上做了测试……
如此纤细的针头需要固定绝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。这把雨伞的设计核心就是为了最后刺入这一下,如果针头固定不牢,之前所有的工作都是徒劳。
所以其实雨伞的主体部分早都完工了,仅仅是攻克针头固定这个难题才拖到了今天。
蒲素当场试验了几次,针头弹出后刺入木质桌腿,手里能感觉到明显的刺入和拔出感。他已经想好了最合适的一个实验对象——关在大宅里的褚明义。
既然来了,蒲素索性变本加厉提出了枪械改造。
学长那把手枪被改成自动冲锋枪的思路在他看来就很不错,只是他那里需要的时候不多。如果手枪解决不了问题,那就干脆用冲锋枪来解决就好了。
学长有需要是因为他的身份。作为总巡长官,总不能成天背着一把冲锋枪进进出出。而需要“索菲亚小队”出场的情况,基本不存在这方面的顾忌。
只要两把狙击枪就足以达到远程射杀和火力压制的战术要求。
所以现在这些技师围在一起讨论的是蒲素提出的狙击步枪的改装。狙击枪的改装看起来简单,似乎仅仅是简单地加大射程和口径,再加装一个光学瞄准器以及收纳拆卸就可以。
其实里面涉及的机械原理非常复杂。枪膛要宽大,枪管得细长,准镜还要靠后安装,更重要的是枪体密封性必须要好。
所以还是要多找几只莫辛纳甘步枪,从中选出精度和密封性最好的两把送过来。然后重新改造,包括膛线部分。而光学瞄准这里也没办法,只能想办法去弄现成的。
蒲素的要求是起码在一千米以外,出膛的子弹动能足以精确击杀目标。
不算他自己,阿廖沙那边就有好几名射击好手。原本在西伯利亚就是猎户子弟,在沙俄军队也一直是狙击手里的佼佼者。
他了解狙击手在实战中的恐怖,所以对狙击枪的改装尤其上心。
不管是城市巷战还是旷野,假如一个狙击手提前占据了有利地形,只要战友提供足够的掩护,在没有重炮覆盖轰炸的情况下,理论上两三个子弹充足的狙击手就足以把对方压制到团灭。